服务热线
021-39889996
021-39889995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已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而互联网与资源循环利用融合发展将助力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日前举行的2016“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程会强指出,“互联网+”不是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简单相连,而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过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将以其强大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应用创新能力的优势,从市场、资本、资源等层面破除行业垄断,促进要素重新分配和产业结构升级。
“互联网+”的“化学变化”
程会强指出,“互联网+”是中国提出的代表信息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即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强关联和强渗透效益,扩张信息经济增量,改造传统经济存量,利用市场大、网民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比较优势,形成后发优势,采取弯道超车,最终实现公平、高效、信息社会的信息发展模式。
程会强认为,“互联网+其他产业”所产生的不是只在形式上发生变化的“物理变化”,而是发生了本质变化的“化学变化”,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也是倒逼改革的利器。未来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利用好互联网的企业的天下,因此“互联网+再生资源”一定要将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仲华介绍,作为“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促进联盟理事长单位,启迪桑德在实现固废收集、处理、资源化的全产业链运营服务的同时,还在“互联网+再生资源”领域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推出了易再生O2O交易支付平台,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构造中国再生资源新业态。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新推出的易再生O2O交易支付平台现有注册用户20万,日均访问10万人次以上,上线3个月内累计交易额已突破6亿元。
加强资源环境动态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李博洋指出,互联网扩展了消费范围,使消费具有无边界性。同时,互联网技术克服了传统消费由于时间、空间、消费内容等客观限制,改变了消费行为,使消费具有分享性,丰富了消费信息,使消费具有自主性。但是,目前“互联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体现在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的理解不够深入,还体现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不但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而且新业态的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2.0”的交互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社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产业、政府、社会、民主治理、城市等领域的建设应该把握这种趋势,推动企业2.0、政府2.0、社会2.0、合作自主、智慧城市等新形态的演进和发展。
“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促进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认为,未来将加强资源环境动态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环保,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并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废弃资源规范有序回收的推进、再生资源在线交易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重点品种和区域废弃资源的信息共享及废弃资源流动全程监管的逐步实现,都将有效引导社会资金的科学有序流动,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加快“城市矿产”产业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锋指出,“互联网+”是对包括产业与部门利益在内的既有格局的一种打破,因此要尤其注重制度创新。发展“互联网+”要注意研究其发展趋势,如再生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更为注重其环保性,而且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再生资源尤其是“城市矿产”更多是作为“二手产品”,而不是“废弃资源”进入市场———如手机、家用电器等。
在11月24日举行的“城市矿产”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教授王昶提出,“城市矿产”是保障国家金属资源安全的新支柱,“城市矿产”具有资源和环境双重价值,但中国现行的“城市矿产”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应该加快完善“城市矿产”产业发展政策。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环部主任朱黎阳建议,“十三五”时期,国家在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过程中:一是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二是关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有偿承接生产者回收利用其报废产品的责任;三是加强区域统筹布局,促进示范基地提质增效;四是围绕再生资源的新领域新品种提前布局,开展技术攻关,拓展发展空间;五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精细化拆解;六是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再生资源产业“走出去”。
近年来,由于主要品种再生资源价格持续走低,使得企业效益低迷,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破产倒闭,整个再生资源行业深陷寒冬,未来发展形势严峻。
图为再生水处理车间一角。 (资料图片)
相关报道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持续低迷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再加上行业没有准入门槛,行业发展先天不足,我国再生资源行业正经历着市场寒冬。从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再生资源企业领袖峰会上了解到,许多再生资源企业效益低迷,不少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再生资源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发展环境。
从峰会上了解到,由于主要品种再生资源价格持续下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产值和利润持续走低,整个行业呈疲软状态。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我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报废船舶、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46亿吨,同比增长0.3%。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报废汽车;降幅最大的是报废船舶。
虽然回收总量有所增加,但是回收总值却大幅下降。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十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5149.4亿元,受主要品种价格持续走低影响,同比下降20.1%。其中报废船舶降幅最大,同比下降47.2%。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回收企业有13万家,比前年减少7000家;各类回收站(点)30万个,比前年减少5万个;回收行业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比前年减少300多万人。一方面,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没有市场准入门槛,导致行业先天不足。
首先是行业竞争力不强,其次是行业发展不平衡,再次是行业创新能力不足。另外,具有科技研发能力,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开展网上交易、精细拆解等现代业态的企业较少。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自设或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研发机构数量很少,研发能力不足,普遍重生产轻研究开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创新层次低,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状态。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
其次,政策支撑不配套。此外,行业管理职权分散、缺乏合力,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缺乏配套性。
总体来看,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2016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深层次的创新改革发展新阶段,国家将以大数据战略为发展主线,加快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在再生资源回收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向作用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
再其次,政策法规也将带动行业转型升级。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同时对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给予即征即退30%~70%增征税优惠政策。随着新环保法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正式施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面临的环保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措施有利于鼓励企业在环保装备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有利于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
去年国家还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针对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特点,明确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中长期目标,部署了分类建立回收体系、完善回收节点功能、培育龙头回收企业、健全回收管理制度等工作任务。今年6部委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探索两网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提高组织化的新途径、探索逆向物流的新方式、鼓励应用分拣加工新技术等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在未来几年内,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和市场引导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将向现代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连振祥) 本文由上海宏东离心泵搜集整理,上海宏东泵业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类离心泵、塑料泵、隔膜泵、排污泵、油泵、磁力泵、化工泵、潜水泵等。敬请联系021-66287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