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1-39889996
021-39889995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日前表示,近年来北京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实施“一微克行动”,在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产业结构、精细管理、区域联防联控等领域精准发力。
尽管在秋冬季节,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但过去20年间,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分阶段持续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已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的“实践案例”。
20世纪80年代,北京以“消烟除尘大会战”治理二氧化硫、烟尘等煤烟型污染;90年代以来,实现从工业污染治理延伸到生活等领域的综合防治,1998年起组织实施了16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2013年以来,聚焦PM2.5治理,深入开展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年开始,聚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3年,是北京市正式开展PM2.5监测的元年,也是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新国标”的第一年。那年1月,北京超过20天被灰霾笼罩;同年9月,国务院“大气十条”颁布,直面“复合型空气污染”的现实困境,寻求治理破局。
“近年来,北京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一微克一微克去抠、一天一天去争取,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于建华说,从“1级优”“2级良”的天数看(即达到“新国标”的天数),2018年的优良天是227天,占比62.2%,比2013年的176天增加51天,其中“1级优”天数为72天,增加31天;从重污染天看,2018年是15天,比2013年的58天减少了43天。
他介绍,2019年1月至8月,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8月的PM2.5月均浓度更是“跌进20+”,出现历史新低的23微克/立方米。
联合国环境署亚太办主任德钦表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极具代表性的大城市,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成效瞩目。
记者了解,北京市在实践、总结和学习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城市空气质量管理体系,以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源解析和污染源清单等科技手段为支撑,在环境规划、法律标准、环境执法、经济政策、全民参与、区域联防联控等方面逐步建设和完善。
“2013年至2017年,是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历程中措施最系统、力度最大的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在诸多治理措施中,燃煤锅炉治理、民用燃料清洁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最为显著,其间北京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PM2.5的年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3%、43%、42%、55%。本文由上海宏东转载发布;本公司专业生产高压磁力泵,高温磁力泵,柔性转子泵,大流量螺杆泵,保温齿轮泵,不锈钢齿轮泵,齿轮油泵,导热油泵,多级离心泵等;欢迎访问官网查询具体产品信息。
近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逐步提升,从最初的以行政管理为主,到目前采用法规、标准、政策、技术等综合施策;累计出台大约70项地方环保标准,体系全国最全、标准限值全国最严;集中攻关,取得PM2.5来源解析、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协同等重要科研成果;运用市场、税收、补贴、价格等经济政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2018年起排污收费改环境税后,应税大气、水污染物适用税额标准按国家法定幅度上限执行;建立了覆盖街道(乡镇)的高密度PM2.5监测网、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网和地表水监测网,实现了低成本、高密度、小型化传感器技术在大气监测领域的应用。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建华表示,目前,北京市的PM2.5浓度仍然没有达到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国标,距离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解决秋冬季空气重污染过程,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